所有分类
  • 所有分类
  • VIP素材
  • APP模板
  • 图标
  • 插画
  • 样机

“用完即走”的微信,自带高效的交互操作

今天给大家剖析微信的交互操作。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讲述微信的设计理念。他说微信是一个工具。而工具类应用的使命是帮助用户快速解决某方面的问题,然后就可以潇洒得离开了。因此才有“用完即走”这个说法。

比如,大家使用计算器,算完了数就可以关掉它了;大家使用相机,拍完照就干别的去了。

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工具型应用的日活可以很高,但停留时长却较短。这也是很多工具型应用拼命想转型的重要原因,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图秀秀,从一个P图应用极力想转型为社区,就是为了提高用户的停留时长,为商业化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
对于工具类应用,在交互设计上最关键的一个原则是“高效”,这是由前面提到过的“快速解决问题”的使命决定的。

微信既然自称“工具”,它是否贯彻了高效的原则?在日常使用过程中,我发现微信在交互细节上对这一原则有很好的体现。

下面详细研究一下。

 

消息删除

在消息列表中,从右向左滑动,则可以调出删除按钮,如下图所示:

滑动调出删除按钮并不是微信的发明,但点击删除按钮后,原地出现“确认删除”按钮,确实是微信的一个微创新。这个微创新让删除的交互在保证了防止误操作的前提下,更为高效。

与此形成对比的,是iOS自带的消息应用,滑动出现删除按钮后,页面底部出现确认删除的按钮?

 

对比一下两种设计的操作路径:

根据菲茨定律,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的越长,则(操作)所用时间越长。微信的操作路径更短,因此时间更短,所以更高效。

与之类似的,还有拍照/拍视频按钮的设计。

 

拍照/拍视频按钮

在微信的拍照页面,只有一个按钮,轻触则拍照,长按则拍视频。


这比大多数拍照/拍视频的页面都要简单。大多数拍摄应用,都需要在拍照和拍视频之间先进行切换,然后再开始拍摄。

微信只保留一个按钮,免去了切换的步骤,做到了操作上的极简。
但这种极简也有一个前提:
拍摄视频的时间不能太长。正因为微信里能拍的视频最多只有15秒,长按着拍摄按钮还可以忍。你让用户长按按钮拍个2分钟的视频试试?用户还不骂街。

 

自动刷新

微信的消息列表页面,没有刷新操作。这和大多数应用的设计都不太相同。
为什么微信没有刷新?
因为微信团队在消息的收发上,花了很多功夫,以达到最快、最有效的收发。微信想要做到的,是用户只需要关心输入消息就好,至于消息的发出和接收过程,用户不用关心——微信应用会帮助用户做好。所以在微信上,用户根本不需要用下拉刷新来查看是否有新的消息,只要有新消息,微信就会自动接收到,从而省去了用户的操作。
从这个细节上,也能看到微信对于效率的追求。

 

朋友圈可快捷设置权限

一次刷朋友圈时,我无意中长按了朋友的头像,长按后竟然可以“设置朋友圈权限”。比较常用的设置权限方式,是“点击头像→朋友权限”进行设置,路径比较长,会打断用户刷朋友圈的行为。
另一种方式,是可以通过“长按账号的头像→在上拉浮层中点击设置朋友圈权限“进行设置,该种交互路径缩短很多。

这个交互操作的设计,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屏蔽掉不喜欢的信息,提升信息质量。
恩,下次再遇到微商,可以试试。

 

朋友圈没有转发按钮

朋友圈算不算“工具”,我本人有些持怀疑态度。但不得不说,微信对于朋友圈信息展示的设计,还是比较克制的。
在朋友圈,外露的操作只有点赞和评论。分享按钮被放在文章详情页右上角的“…”按钮里。这对于转发实质上有一定的抑制。这样做的好处,是防止了朋友圈出现过多的重复内容。
另外,朋友圈里文章的分享,用户可以自己加入自己的评论,但是之前用户的评论不会带到新的分享里。这一点是和微博的转发最显著的区别。

微博的转发,会带上原有的评论(上图绿框里的内容),有点拖泥带水之嫌。
两者相比,微信的信息展示的效率要高一些。

 

从以上的这些细节中,还是能看到微信对于效率的追求。其实,一个应用要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,首先就是需要确定产品本身的定位,然后从定位出发,明确设计上如何去表达这种定位。对于工具型应用的微信,高效自然是首选的原则了。

 

原文地址:

作者:小哥哥沐风


 

本页地址:https://www.uime.cn/29129.html; 所有素材与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,经网友投稿后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 99898566@qq.com。如果下载失败可提交工单哦。
0
分享海报

早鸟限时特价,年会员半价,限量1000份哦

点击购买
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