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:儿童产品与成人产品的重要不同是成年人已处于稳定期,而儿童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过程,一个针对4岁孩子设计的产品,很可能就不适于6岁孩子。所以虽然都属于儿童产品,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细分孩子的年龄段,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。
在上篇中我们主要从儿童视觉的发育特点,以及如何建立清晰的色彩层级,选择合理的色彩丰富度这三方面来介绍色彩在儿童产品中的使用。
今天的下篇我们在上篇的基础上,再进一步从0-5岁,6-8岁,9-11岁,分析各年龄段儿童产品的色彩偏好及丰富度表现。
对上篇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通过传送门直达:《儿童产品中的色彩使用-上》,接下来就开始今天的内容吧~
儿童产品与成人产品的重要不同是成年人已处于稳定期,而儿童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过程,一个针对4岁孩子设计的产品,很可能就不适于6岁孩子。所以虽然都属于儿童产品,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细分孩子的年龄段,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。
App Store按照适龄范围,将儿童类APP和游戏分为以下三类:5岁以下、6-8岁和9-11岁。各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不同,一般为5-6岁(我国为6岁)。所以,0-5岁的儿童为学龄前儿童,6-8岁我们可以理解为学龄初期,9-11岁为学龄期。
特点:明快自然、帮助儿童筛选信息
0-5岁的儿童处于学龄前期,生活方式以游戏活动为主,还没有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体系,认知范围有限,注意力不集中,自控能力弱。
色彩偏好:自然明快
学龄前儿童的思维为具体形象思维,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主要以直观表象的形式为主。对于色彩的认知也是建立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具象事物上,比如绿色的植物,蓝色的天空,红色的草莓等。这类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色彩,将会直接作用于孩子们对色彩的偏好。
也就是说源于自然的鲜艳颜色会更受孩子喜爱,成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。
不过对于需长时间使用阅读的页面,我们也需要对颜色进行一定调和以保持阅读的舒适性。
丰富度:帮助儿童信息筛选
· 认知能力
认知以无意注意为主,即没有预定目的,不需要意志努力,会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,容易被分散。过多的细节表现或者过多的色彩种类,都存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可能。
喜欢鲜艳色彩,但处于发展期缺乏视觉筛选能力,难以区分重要、次要元素,对混合色彩的辨认比较困难,主要依靠色相分辨不同内容。
在该阶段中,我们需要格外注意重点内容与操作的聚焦,控制设计师本能的表现欲,不要因为设计过度给孩子的操作使用上带来阻碍。应该通过设计手段,帮助孩子筛选信息,比如加大前/背景对比、概括处理细节等方式,让孩子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任务。
有研究表明,人们在观察物体时的第一感受80%来源于色彩的影响,色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信息接受。
下图中背景采用单一色相,内容以简化概括粗线条的方式减少细节处理,使背景成为一个统一整体。以近似色表示近似内容,符合视知觉的简化原则,也符合此阶段孩子的视觉辨色能力,是排除干扰的好帮手。前景内容的区别突出,减少了儿童认知时间,帮助其保持专注。
反之,如果背景颜色过于丰富,细节处理过多,则容易分散视觉注意,对主要任务造成干扰。此阶段儿童较的短注意力集中时间,因此更需要我们慎重对待画面内容,安排好色彩关系。
特点:性别因素、信息丰富、强吸引力
6-8岁是儿童时期的重大转折期,此时处于学龄初期的儿童,其生活方式开始由原来的以游戏活动为主转化为以学习为主,在小学学习科学知识。
色彩偏好:考虑性别因素
在此阶段儿童的抽象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和发展,对色彩的认知不再局限于具象事物,开始理解抽象的概念,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。
性别意识在此过程中也得到发展,对颜色的喜爱部分来源于对性别的刻板认知,如男生喜欢蓝色、女生喜欢粉色等。
据统计此阶段男孩喜爱的颜色分别为:黄、蓝、红、绿;女孩喜爱的颜色为:红、黄、橙、白、蓝。所以如果是没有性别偏向的产品,应继续选择使用中性的色彩,有明显性别偏向的产品则应有意识地选择与之相应的色彩。
丰富度:丰富、强吸引力
· 认知能力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有意注意的能力,即自觉的、有目的的,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做到的注意。
· 视觉能力视觉能力的发展和观察力的提升,已经开始明晰色彩的明度区别。比如对红色的概念不在仅仅为红色,而是建立了深红、大红、粉红等概念,对色彩的认知更加丰富,能适应色相差与色调差的两种配色方案。
此阶段儿童大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分析综合能力增强。有意注意的能力使其可以开始投入完成某项任务,并能够逐步控制自己的行为,专注力得到提升。信息获取的能力也随之增强,可以更加深入的分析外界事物,与前一个阶段相比,需要更多的信息量来满足他们更旺盛的精力和好奇心,以保持当前页面的吸引力。
比如同为路径岛页面,针对0-5岁的页面和针对6-8岁的页面在信息丰富度上有这明显不同。6-8岁的页面,元素和细节更加丰富,色相数量也更多,0-5岁则相对简约和单一。
通过thinkrolls同一个系列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产品中,我们也能明显的看出其丰富度上的不同。
特点:托幼化向成人化发展、酷因素、内容聚焦
9-11岁为学龄期,此阶段的孩子已经渡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,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,能够抽象思考,具备了理解复杂场景的能力,开始对过于简单的东西失去兴趣。
色彩偏好:开始“脱幼化”
学习生活让过去视觉和认知能力都有限的孩子,成长为具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少年。随着自信心和知识的增长,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,希望不再被当成小孩子对待,希望自己“像大人一样”。
一方面是学习经验与知识的积累,一方面是有意识的“成人化追求”,于是此阶段孩子开始“脱幼化”,喜好逐渐转向为对更加专业成熟的风格的欣赏。不再依靠鲜艳绚丽的色彩来维持注意力,甚至会对过于幼化的内容表现出厌恶。
就比如我们能很自然地被年画鲜艳讨喜的画面所吸引,但对文人画的欣赏和喜爱,则需要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,才能体会其意境一样。孩子色彩喜好的变化,也需要以逐渐成熟的心理为基础。
丰富度:两个走向 -追求简洁、追求炫酷
· 认知能力
有意注意的能力基本发展完善,能控制自己的行为,从被动学习往主动学习转变。
视觉辨别与分析能力基本达到正常稳定,可辨认光谱中的全部色相,区分色彩明度,与成年人趋同。
此阶段的孩子认知和学习效率有了显著提高,对APP产品已经比较熟悉,不再只局限于专为儿童设计的产品,而开始拓展更多市面上流行的产品,追求“酷”体验。
丰富度上不再体现为单一标准,而出现了不同需求,既能接受简洁专注的信息呈现,也为华丽炫酷的视觉表现所吸引,需要我们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做分析判断。
虽然都是儿童产品,但在孩子身心的快速发展的过车中,不同年龄段又各有其特点。为了做到更符合该年龄段的特征,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研究,不能一概而论。
· 0-5岁学龄前儿童,偏好自然明快的色彩,应注意简化以帮助儿童筛选信息。· 6-8岁学龄初期儿童,色彩偏好上应考虑性别因素,并有一定丰富度以保持强吸引力。· 9-11岁学龄期儿童,色彩偏好开始“脱幼化”,简洁和丰富都可接受,更加接近于成人。
《基于视知觉理论的3-6岁儿童教育类应用软件分析与设计》
原文地址:
海盐社(公众号)
作者:焱小玖
本页地址:
https://www.uime.cn/29199.html; 所有素材与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,经网友投稿后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 99898566@qq.com。如果下载失败可提交工单哦。